一点变化,变化的并不止一点

在一家公司工作了近8年是一种什么体验?这是一个很知乎化的提问,的确知乎上类似提问的回答也很多,但和其他问题不同,我相信提问的人并不缺少自己的答案。

两个人在家时不时会聊到工作,眼前的和过去的聊的多,但又不多,因为很快就能聊完,聊的少但又不少的,都是以后。因为俩人有着年龄差,所以经常是就着她的眼前聊我的过去,上一次聊工作迷茫这件事,就说到了两个特别的时间段——毕业后的一年左右和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我看来是最容易迷茫的两个阶段。步入社会新来乍到,一年的时间足够消耗掉初为社畜的新鲜感,随之而来的便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人有两次特别容易体验落差的机会,一次是“清华而已”、“二本不易”,一次是“区区法拉利”、“五千也可以”。总之,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你在一个比大学庞大无数倍的熔炉里看到自己的渺小,况且自己还是个菜鸡,连往哪里飞都不知道,但终归还是能找到一条或许是乌漆嘛黑的路来。而到了二十七八岁,说实在的,已经是个当之无愧的社会人了,哪怕没吃过猪肉,从各路朋友嘴里也能听过东坡肘子、梅菜扣肉和狮子头的大名。工作了这么些年,摸摸良心,自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社畜的日子千篇一律,一年两年转眼就变成四年五年,不怕日子苦就怕日子一眼能望到头,然后传统习俗再加持一个三十而立的debuff,这时候的迷茫那是真的迷茫。过去生活节奏慢,有些事亲自试试就当增长阅历了,但现在财报都按月出了,能听两句劝少吃几份苦。对于第一次的迷茫,我的建议是“踏实”,无论你确不确定当下的工作未来前景如何,扎下心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于第二次的迷茫,我的建议是“改变”,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不跳出圈子就只会当局者迷,不如树一个新的开端。

我是觉得,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反而不会有什么太深的情意在,更多的是一种看惯人生百态的无趣感,周围的人来了走、走了又来,公司的KPI制度换了一套又一套,你知道该怎么和领导讨价还价,也知道要从哪里打听最新的八卦,对外说得好听是稳定,其实只是安逸惯了不想改变。在现公司待得够久,光是裁员就见了两拨,第一次的时候距离自己比较远,甚至都没什么感觉,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也有出去面了一家试试,结果就是没什么变化,连薪资都没什么变化,于是想想算了;等到第二次,来势汹汹,虽说最后也有惊无险,但错失一笔巨款也是怨念很久。在这个时间节骨眼上,我开始思考如果还有第三次,我会如何?这里的如何不是指我会不会被裁,而是我还能不能从市场的海平面里冒出头来,比起一时的欢愉,我更害怕再过阵子就淹死了,这种危机感会让人的心态从被动变为主动。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开始和卜周末一起出去自习、看书、听课,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一则快讯或是听一段公开课,重新让自己回到“学习”的状态里,慢慢地我又很享受起了这种状态,其实这就和父母在家闲不住、健身增肌会上瘾一个道理,当你今天没有获得新的知识或是做了有价值的产出,你会觉得今天的生活不够完整好像缺少了什么。不管怎么说,知识从不辜负你。再有几天我就要去新公司报到了,虽说不是什么头牌企业,但对自己而言总归是更进一步,有句俏皮话叫“成年人选择全都要”,我倒觉得不然,成年人其实只能两权相利取其重。

两个人在一起,彼此的化学反应很重要,我指的是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就拿换工作这件事来说,在我决定了跳槽后,卜也选择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两权相利取其重”,一面打工一面做自媒体太耗心血,彼此拉扯纠缠不清。这种时候,最好的平衡手段就是放弃,与其两相顾,不如一倾注。我觉得能把爱好作为工作,在我看来是一种幸运,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就像我后来和人讲学编程时,都会说学不学得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爱不爱学,你只有把写代码当做一种乐趣,你才会持续不断的去研习、去精进,不然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折磨,而这在我看来是做程序员的大忌。

蝴蝶效应描述得或许有些夸张,但生活里的一个改变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改变的事物本身。或许是站在事后的角度回看,会有些主观因素在里面,但自打我们两个人开始做出第一个改变开始,生活中的变化就顺其自然地不断孕育而出,比如我们开始定期买鲜花,摆在台桌上衬得房间明亮、人的心情也通透;比如我重新开始打球,也让卜相信我真的不是在骗她,虽然比不过年轻人,但也算是老当益壮吧;比如我们开始认识新的朋友,朋友又会带我们了解新的领域,生活因为新知而变得有期待,而随着朋友的影响,我们俩也重新把考驾照搬上日程,背题报名考试一条龙冲下去。还有很多很多小来小去但是细细想来满是变化的生活碎片,而这些的来源,或多或少都是下决心改变的那一刻。

现在回到最初的这个问题,在一家公司工作了近8年是一种什么体验,我觉得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自己,这个答案都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