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甜加点盐(6) 悲伤总是自己的,但再悲伤,饭还是要吃好。

悲伤总是自己的

春节回来工作的第二天,平时一起吃饭的同事A就请假了,趁他不在的这两天,群里有事没事还拿他开个玩笑。然而一天两天还好,一连半星期都没见他回来,便不由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午吃饭的时候,从同事B的口中得知,同事A的母亲突然病重,住进了协和医院的ICU,尽管他也没多问究竟是什么病,但光凭“ICU”这三个字母,恐怕也无需多言。两天后,二月十四,情人节,还是在午饭的时候,同事B说,A的母亲走了。他见我没反应,又说了一遍,此时饭店的人多嘈杂,我以为自己始终听错了,就又问了一遍,但错了的并不是我的听觉,而是某一段命运。

那天午饭点的菜都不对口,剩了很多。

午休时坐在座位上不由自主就想起了A,和我差不多一样大,同年毕业进公司,因为家就是市郊区的,所以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就是个周末总往家跑的人。如今再联想起中午听到的悲闻,心里一紧,如我一样的无关者纵是如此,他此刻又是多么悲痛欲绝呢。“一生要强的妈妈”,这是他二月十三日半夜发的朋友圈,情人节变成了情人劫,埋下了情人“结”。

很快就下午继续上班了,而后很久,直到今天才再度想起这个事。A仍旧没来上班,项目组里也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一小部分人知道这事,私下里各自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不得而知,但唯有一点,最悲伤的只有A自己,又或者说,悲伤的只有A自己,其他人在表示同情时是否会有悲伤的心情呢?

无论周遭发生怎样未可知的波澜,人群总是能很快的归于平静,再多的声讨、宣泄、悲鸣、呐喊,也不过是一时,不由得想起微博这么多年来成为热点的大事小情,无论多么爆炸性的新闻,总是很快就会被淹没到时间的洪水之中。其实内心知道这都是规律,但该说是对人性的失望呢,还是对自己也如此从众的鄙夷呢。

“春学”

其实是一套日本轻小说的简称,即是《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圈子里总会奉一些某方面演绎出众的作品为“X学”,比如人尽皆知的“白学”(指《白色相簿2》)。“春学”被叫的不算多,但在论点阐释的角度上来讲,《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更像一门“学”。

其实也没有多么深奥,只不过相比于众多讴歌青春可爱无敌的日漫而言,《春物》显得稍微另类了一些,渡航把青春中过于美化的那部分剥掉之后,对于这段敏感的特殊时期下少男少女的内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尽管看似另辟蹊径,但不得不说,许多观点都和我不谋而合,因此书中男主八幡的很多想法和作为我都是理解的。因为我也是一个人在努力生活啊。

从去年年底开始补起的系列小说,目前一共11卷,如果算上x.5甚至x.75这种番外的话,差不多15、6本。我读的不算快,但也已经到了第十卷了,越来越接近“真实”,但另一方面却越来越惶恐,我不是随手翻到一本书就看的人,而每次浪里淘沙的过程都十分折磨。我是个很看缘分的人,对书亦是如此,书名、简介、评论,总要找到一眼就想看下去的书。

关于煮饭

过年回家期间,不禁感叹还是家里的饭香,大概是吃惯了街边快餐店的大锅饭的原因。母亲说和米有关,毕竟自家吃的都是上乘的东北大米,在吃的方面家里从不糊弄。因此转年回来后,着手买了个电饭煲,又去超市买了精装的东北米。第一煮,不多,一缸米,两碗饭,只炒了两个鸡蛋,吃得一干二净,因为米香。

有云:“自己炒的菜未必香,但自己煮的饭一定香”。于是“自己煮饭、外卖点菜”的模式取代了纯外卖的模式,即将成为新的一年新的生活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