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的碎碎念

你很难说得清成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难说得清怎么样才算是长大,但有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从某件事开始,你变得不再抵触老爸老妈的大道理和碎碎念,而这并非是因为你学会了对这些话充耳不闻,反倒是你开始相信他们口中的一些话所言非虚。阅历与经验不是真理,但真理都是建立在阅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最近女朋友遇到了些糟心的事儿,短时间内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转,伤心归伤心,难过归难过,反思归反思,更重要的还是吃一堑长一智。能在年轻的时候吃亏长教训,也未必是件坏事。她最近一个人的时候会看一档综艺,叫《向往的生活》,常驻嘉宾是何炅跟黄磊俩人。这档综艺我看着一点儿都不排斥,因为很自然,这种自然大概根儿上是何炅跟黄磊俩人散发出来的。黄磊快五十了,何炅我记得就比他小个两三岁,内地娱乐圈这二三十年,他们俩见证了太多的事。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跟阅历有太大关系。

有一期的嘉宾是谢娜,晚上一群人屋里吃饭,黄磊就一边盛饭一边给谢娜道歉,我问了卜才知道是当年谢娜面试的时候黄磊把她说哭了。后来一群人围坐着唱歌,谢娜用手机播起了黄磊曾经唱过的《年华似水》。黄磊问何炅:你知道为什么我后来不再唱歌了吗?写这首歌的人已经死了,六年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叫陈志远,以前我所有唱片的作曲编曲都是他弄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他死了我就不唱了。把对往事的歉意和失去挚友的悲痛简简单单几句话道出,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经历的多了,才能真的把一件件事铭记在心而又不阻碍生活的前行,正所谓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

《向往的生活》之所以受欢迎,和它本身散播的这种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在如今娱乐圈里,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而回到微博豆瓣贴吧,除了吃黑料的瓜、聊无端揣测的八卦,一点“营养”都没。

之前觉得互联网时代的恶意太大,后来想了想觉得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恶意都很大,只不过半匿名化的互联网不用人们再装模作样了而已。最近的很多事让我觉得人对于善的注意力在本能上不及恶,就像老话所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样。换个例子说,身边的某个人做了好事,传出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会是“他人真好真善良”,而是“别有用意”。

我不是很能想得通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今这种情况。而且打从很久前,我就认为更高层面的调控舆论并非是专制的表现反而是必要的,因为和经济不同,这种大众情绪只会单方面劣化,虽然它到不了网络暴力的程度,但是滋生出的负面影响比想象的更大。下午看熊律师发的一条微博,从他的角度来讲了下为什么有些政策落地会显得“过激”,大意是民众对于政府人员太过苛责,以至于做错事的成本过高,官员熬十年可能一件事做错就开除党籍了。因此一条政策下来,每一级为了事情能做到“合格”,就会预留出一个“容错范围”来向下一级传递,因此50%的力度传到末端可能就是100%了,于是基层群众觉得政策“粗暴一刀切”,但从政策下发方来看,这是自保的最佳手段——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说到底还是博弈后的结果,互为因果。

吃瓜民众的影响力其实比他们自以为的要大得多,当然如果拿个例来杠就很没意思了。所以说到这儿其实就变成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今的网络社会里容错率这么低,并且犯错成本这么高,这显然很不合理(当然,如果你觉得出错就要重罚,那么我觉得我们无法沟通)。这种无法容错的恶意我觉得就是造成各种圈子恶臭文化的根源,而文化本身无法求同存异,分崩离析只是早晚的事儿。